10分钟,保险小白变老司机

1.jpg

一问三不知的你,给了坏人可乘之机!

1 搞不清风险,买不对保险

3.png

点击看大图,不啰嗦码字!

2 分不清产品,买不对保险

2.png

寿险有些人没了,还要把车贷、房贷留给无依无靠的家人;有些人没了,却留下了希望。对于一个有家有口的成年人,什么保险都可以没有,但寿险不能没有!

意外险60元可以保20万意外身故/残疾+1万意外医疗,可就是有人一天一包烟还感叹自己穷到没保险。

重疾险预后好的有钱治,预后不好担心人财两空的可以活的更有质量。

百万医疗不要卖房举债,不要把生的希望都寄托在烂大街的众筹上......

理财险图中没有提到,但这里有3个关键词不得不说:长期不用的闲置资金、3%-4%的长期年化收益、资金的高安全性。参考阅读:大幅逾期的悟空理财,稳如老牛的年金保险熟悉的调调:4.025%预定利率的教育金

3 适合90%家庭的低预算好方案

4.png

这套方案是针对绝大部分家庭设计的通用方案,让大家心里有个底,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需求与预算“多退少补”。

具体产品可以在 红保石严选 中查阅,我们依据产品综合性价比进行了排序,确保所见即最好。

专业,不是更复杂,而是更简单!

4 常见问题与误区

  • 人情单不好意思拒绝

买保险不仅仅是“保费那点事儿”,而是关系到整个家庭动则几十甚至上百万的保障。尽心尽责的人情单当然可以考虑,但如果不适合,就应当及时、明确摆明态度。

之前我看到过一些“保险计划书”,可谓是一个产品保全家,而且还是清一色的保终身,这与号称包治百病的“神棍游医”有什么区别?有的只设计了30万的保额,如果我真的患大病了,高额医疗费、长期康复、收入减少,到时候你借给我吗?为了多拿点佣金就这样不负责任,良心不痛吗

  • 痴迷终身与返还

“有病治病、无病返还”,看看,多好的广告语!全力满足精(zhan)打(xiao)细(pian)算(yi)的心理需求!

70岁以后身故与患重疾概率确实更高,毕竟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也就是75岁左右。问题在于这个年龄段的人对于家庭财务上的影响已经很有限了,为了这种更高概率甚至是必然发生的事情(如终身寿险),多付出一倍甚至几倍的保费,是不是已经没有了多大的价值?

时间周期成本,保险公司的精算师可比我们会算多了!

5.png

(与保险的不确定性相比,投资所得都是自己的)

一般来说,寿险、重疾险保至70周岁的性价比与实用性最高;对于儿童,产品升级换代很快(还有病种与医疗技术也在变),建议保20或30年,到时再换一款市场上的主流产品。

当然了,到底保终身还是保定期,买返还型还是买消费型,需要结合年龄、保费预算以及个人理财经验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,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。

  • 保额需求与预算冲突

对于家庭支柱的寿险保额,建议是贷款总额的2倍,毕竟除了贷款还有一家老小的生活支出。重疾险保额建议50万为佳,一方面是高额的医疗支出,另外一方面还有收入减少以及长期康复上的需求。

预算,建议控制在家庭年收入的7%以内。如果预算有限,家庭保障可以分先后,也可以在经济好转后加保。总之,尽量不要让保费支出成为太大的负担,否则就适得其反了。

  • 我已经有了相互宝、惠民保

雪中送炭—医保、商业寿险/重疾险/百万医疗险...

锦上添花—如社会互助型的相互宝、政府与商业保险公司联合开发的惠民保...

扩展阅读:带病可投、年龄不限、只要69元......任性的“合惠保”百万医疗来了用一个案例揭开相互宝的真实面目

  • 健康告知赌2年

我们国家的健康告知是有限告知,即问了一定要如实告知,没问的不需要补充告知!

需要注意的是,“2年不可抗辩条款”从来都不是尚方宝剑,扩展阅读:代理人拍胸脯说两年后必赔?

一点建议:现在体检太“强大”了,健康太糟糕了,最好在体检前半年(观察期)完成投保!‍

  • 所谓保险公司品牌

我们国家要求保险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00%,核心偿付能力不低于50%。对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小于100%的保险公司,中国银保监会会将其列为重点监管对象,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监管措施。

《保险法》第八十五条,保险公司因分立、合并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解散事由出现,经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批准后解散。保险公司应当依法成立清算组,进行清算。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,除分立、合并外,不得解散。

此外,根据银保监会、财政部、中国人民银行共同制定的《保险保障基金管理办法》中明确规定,如果保险公司破产清算,保险保障基金可以进行80%-100%的救助。

2009年,中华联合保险公司出现巨额亏损,保险保障基金直接增资60亿!中华联合保险这家公司现在还活得好好的!

2018年,安邦保险原董事长吴小晖落马,银保监会接手监管安邦,保险保障基金增资600多亿,安邦更名为大家保,所有保单继续有效。‍‍

从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保险业恢复以来,从一两家发展到现在的100多家,虽然经历了数次全球性金融危机,但还没发生过一例破产事件。参考阅读:华夏被接管,同行趁火打劫智商税不是员工、不领工资,照样跨城去上班...

念念碎就写这么多吧,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!

7.png

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