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买保险的时候是爷爷,理赔的时候是孙子...”
“保险只有两种情况不赔,就是这也不赔,那也不赔...”
“这家保险公司没听过,肯定不靠谱...”
......
关于保险与理赔,你听过或看过的评(duan)价(zi)一定比这些多了去了!
就好像美帝整天妖魔化我党隐瞒新冠疫情,又似湾湾说我们吃不起茶叶蛋。有人带节奏的黑,就会有人跟风看热闹。真实情况怎样,只有中国人自己心里门清!
所以,别人怎么说,听一听,笑一笑就好了。
因为,我们不要让自己在遇到大坎坷的时候,只能去找借贷公司和各种众筹!
有位朋友去年被诊断出巨噬细胞白血病,于是到处找可以投保的重疾和定期寿险(实际上肯定是买不了的)...其实早几年前他就想给自己买份保险,但因为听别人说保险很不靠谱,就迟迟未买。
为了让大家能客观的了解保险理赔服务,红保石整理了关于保险理赔的7大误区,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。
一、保险公司为了赚钱故意不赔
1、保险公司靠什么赚钱
保险公司会为了赚钱故意不赔?你怕是不知道保险公司靠什么赚钱!
保险公司赚钱与否,主要是通过三个差益来实现:费差益、死差益、利差益。
费差益:保险公司预计费用和实际发生费用的差额。预计费用大于实际发生费用,差额就是利润。
死差益:预计的事故率与实际事故率的差额。预计的事故率高,实际事故率低,差额也是利润。
利差益:实际投资收益和预定利率之间的差额。投资收益是保险公司盈利的主要手段。保险对个人来说是项长期投资,保险公司会汇集大量的保费,并且每年还源源不断的保费进来,这个庞大的资金投资换来的收益,是相当可观的。
费差益、死差益都可能超过预计,即出现亏损,但用利差益补充,最终还是盈利。
保险市场竞争激烈,差异化的产品增多,费差益和死差益会逐渐趋于保本或微利,对保险公司来说核心竞争在于产品的市场吸引力和投资回报率。产品市场反响好,购买的人多,用于投资的保费越多,收益才会越好。
2、好的口碑,客户才买单
保险公司的口碑除了广告宣传外,主要就是靠规模和服务,而理赔正是服务中最重要的一环。该赔付的不赔,这样的公司肯定做不大,也做不长久!
对不履行合同的侵害行为,银保监也会严惩,除了高层领导会面临处罚外,保险公司也可能面临停业整改。
保险好的口碑,是赔出来的,能赔不赔,对保险公司来说就是饮鸩止渴。以Jerry在保险行业从事理赔工作10多年的经验来看,对于责任明确的案件,保险公司(特别是后起的新公司)恨不得以最快的速度结案付款。这丝毫都不夸张,品牌与市场使然!
那为什么有些人会认为“保险公司故意不赔”呢?原因有两个:
1、业务人员不专业,未将产品说清楚,夸大了产品的责任,导致投保人不清楚所买险种的责任范围,期望值过高。
2、业务人员推销的往往不是性价比最高的产品,而是公司给佣金最多或任务最重的产品,并未从购买者的角度来推荐适合的产品。
二、买了保险,什么都能赔
张三买了重疾险,摔骨折了;李四买了百万医疗险,住院花了三千多;王五买了意外险,驾驶无牌摩托车摔伤……索赔?保险公司:臣妾做不到啊!
不同的保险产品,保障范围不一样,赔偿的范围也有区别。比如常见的车险,买了商业三者险,自己车子受损了,保险公司就不会受理,因为没保车损险。
世界上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!
三、买保险找熟人,理赔起来容易
挑选保险产品是个复杂、繁琐的事情,大多人都是在熟人的介绍下买的。但决策过程一般都是在产说会、酒会上完成的“激情投保”!买的什么产品不清楚,保什么不清楚,除责什么更不清楚,心想反正是熟人介绍的,后期应该没问题。
事实上,保险公司的理赔,是由专门的理赔条线负责的。案件核定后一般还需要经得起内部风控、合规的质检和外部监管的检查,所以理赔只能按合同办事。
所谓认识的熟人,大多只是保险公司的业务员,并非正式员工,流动性很大,等到理赔时可能早已经离职甚至离开这个行业了。
敲黑板、划重点:理赔不是保险公司说了算,也不是你说了算,而是保险合同说了算!所以,在签订合同前,一定要看清楚、弄明白合同责任,不要稀里糊涂买了人情单!
四、故意隐瞒,熬过两年就一定赔
大写加粗的NO~!
保险的基本原则就是最大诚信,投保时一定要如实告知,不要隐瞒,若刻意隐瞒即使超过两年不可抗辩期,《保险法》仍然赋予了保险公司可以免于赔偿,且不退还保费。
《保险法》第十六条:
延伸阅读:经典案例—两年不可抗辩条款不是尚方宝剑!(重要!重要!重要!)
五、只要投诉保险公司就会赔
李某,车子没保车损险,事故导致双方车子都有损失,保险公司把对方车辆修理费用赔偿后,李某不接受,要求也赔自己的车子修理费,保险公司工作人员解释后不接受,投诉后未得到满意结果又投诉银保监和消协。事情来回沟通了一个多月,最后还是没赔!
这个例子告诉我们,属于合同责任的,保险公司不敢不赔;但如果不在责任范围内的,投诉甚至起诉,也未必管用!
银保监最近下发的关于投诉的管理办法中指出:对于不属于合同责任范围的投诉,保险公司做好沟通、解释工作。
现在,无论是司法还是监管环境,都不再是一哭二闹三上吊就可以的了,一切依照保险合同以及事故本身来决定。
六、小公司,理赔难
这话,多半是极个别倚老卖老的“大公司”炮制出来的话术。
因为保险理赔,是依据合同与出险事实决定,不存在人为故意制造难度(极个别缺良心的公司除外,注意:有没有良心跟体量大小无关!)
再说,没听说的保险公司其实并非小公司,在我国能注册成立保险公司,就没小公司。没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和良好的信誉,注册不了保险公司。既然保险公司无大小之分,当然是谁家的性价比高,就选谁。
延伸阅读:不是员工、不领工资,照样跨城去上班...
七、网上买保险,理赔没保障
首先明确一点,你的保单无论是通过保险公司、保险代理公司、保险经纪公司购买,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投保,最终的理赔都是由保险公司完成,理赔流程和享受的保障都是一样。
就像通过正规网店和线下门店买的手机,质量与售后服务都是一样的。
现在理赔服务大多是通过线上操作完成的,无论保险公司在当地是否有机构,理赔都不受影响,时效一样有保障。写进保险法的要求,还没有公司愿意以身试法!
一旦出险,可以通过电话、官网或者微信公众号来联系保险公司,根据保险公司的要求准备理赔材料、上传照片或者直接快递到保险公司(一般涉及到医疗费用的需要原件,其它理论上都可以拍照上传),然后静静的等审核结果就可以了。
写在最后
保险不是万能的,没有保险也是万万不能的。
投保前多看、多问,搞清楚自己花钱买的保险有什么作用;出险时把保单翻出来再多看几眼,明确双方责任与权益,做一位保障全面的、理性的保险客户!
推荐阅读
Recommended readi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