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球公认的健康作息时间表


诺贝尔121201..jpg

从青霉素、青蒿素、磺胺、胰岛素,到如今的“生物钟”,2017年的诺贝尔生物和医学奖可谓是最接地气的一次了。

“很多年来,我们一直知道所有的生命体,包括人类在内,都有一个内部的生物钟,来让他们适应昼夜变换,并找到生命的节奏。但这个生物钟到底是如何工作的?”按诺贝尔官方新闻所述,获奖三位科学家(Jeffrey C. Hall、Michael Rosbash 和Michael W. Young)的工作窥探了生物钟的秘密,并解释了其工作原理。他们的研究成果解释了植物、动物以及人类是如何适应这种生物节律,并同时与地球的自转保持同步。


生物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

一个人昼夜颠倒、作息失常,久而久之一定会疲乏、生病。对普通人来说,这是经验和常识。对科学家们来说,则是在“细胞核”“基因”“蛋白质编码”层面进行千百次实验的结果,结论、数据无可辩驳——生物钟在一天之中的不同时段,对我们的生理功能进行着非常精准的调节,例如行为、激素水平、睡眠情况、体温,以及新陈代谢等。

简单来说,生物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,什么时候困、什么时候醒、一天内的体温变化、什么时候荷尔蒙高涨想干坏事,统统是由生物钟在管理的。当我们所处的外部环境与我们体内的生物钟出现不匹配的情况时,身体会马上反应出不适。就好比去欧美国家出差或者游玩,肯定需要倒时差,因为生物钟决定了这个需要。

如果我们的生活方式与生物钟开始出现偏差时,罹患各种疾病的风险也会随之增加:糖尿病、肥胖、抑郁、心脑血管疾病、老年痴呆等等。

总的来说,生物钟的研究,其实就是表明人体要遵循昼夜节律,该吃的时候吃,该睡的时候睡。有人戏称,诺贝尔奖奖金为900万瑞典克朗,相当于740万元人民币,因此,“按时吃饭,到点睡觉,不要熬夜”是一份价值740万元的健康建议。


那么,全球公认的健康作息时间表是怎样的呢,总结如下——

workspace-2985783_960_720.jpg

7:00前 醒了也要多睡会儿

提醒老年人,如果在清晨五六点就早早醒来,不妨尽量让自己多睡会儿,实在睡不着可以闭目养神,或躺在床上按摩腹部、揉搓双手,有助于保证一天精神百倍。

7:00 迎着阳光起床

一杯温水和一顿营养丰富而全面的早餐,是全天保持活力的基础。早上是人体免疫力最弱的时候,因此不建议进行剧烈运动,上班的人若条件允许,不妨选择走路上班。

9:00 做困难性工作

上午人脑最清醒犀利,应该用来做最有难度的事,如攻克工作中的难题等。

10:00-10:30 工作者放松一下,老年人加个餐

老年人由于咀嚼功能有所下降,消化速度相对减慢,一般建议在10点左右加餐。科学加餐的原则是,最好补充一天饮食中相对缺少的营养素。比如,有些人平时肉类吃得多,果蔬吃得少,就可以在上午吃一份水果。也可以吃点坚果,对心脑血管健康有好处,榛子、核桃、扁桃仁、松子都是不错的选择,一次吃一小把。

11:00 吃点水果

上午是一天吃水果的最佳时机,因为上午人体最适合吸收水果里的营养。

11:30-12:30 享受丰富午餐

午餐食物一定要种类多样。上班族可以在就餐时点一个素菜、一个荤菜、一个荤素搭配的菜,再配一碗汤更好。老年人做午餐一定要“杂”,炒菜时尽量多放几种食材。比如,炒青菜时放点蘑菇,做肉菜时放点胡萝卜丁、黄瓜丁,每种菜量不大,但种类、颜色要尽可能丰富。

13:00 小睡30分钟

研究发现,午睡对降低血压、保护心脏、增强记忆力、提高免疫力等都有好处。不过,午睡时间不宜过长,20~30分钟即可。

14:00-16:00 做创意性工作

午后是人思维最活跃的时间,非常适合做一些创意性的工作。下午4点血糖开始升高,这时胃已经基本排空,中老年人可以再加个餐,喝杯酸奶或吃两片全麦面包。

18:00-20:00 享受“慢”晚餐,餐后是最佳运动时间

晚餐最好安排在这个时间段内,一定要清淡,还要对一天的营养进行查漏补缺。晚饭要慢慢吃,三分饱,也不能吃得太晚,否则影响睡眠。晚饭后稍微歇一会儿再开始运动,19:00开始是最佳运动时间,先散步再慢跑是非常健康的运动方式。

20:00 看电视或看书

运动之后可以看看电视,或打开你阅读计划中的书放松阅读。

21:00 提前刷牙

这个点刷牙,就像给神经系统发送信号:不能再吃东西了,可减少进食量。

22:00 上床睡觉

最佳睡眠时间是22点,最晚别超过23点。这个时间段人体各个器官都开始处于休息期了,不要违背身体的自然规律有研究发现,18.3摄氏度的房间温度是最佳睡眠温度。因此,入睡前最好将房间温度控制在十八九摄氏度。


文章底部.png

分享